象棋From Wikipedia其他含義請見象棋 (消歧義)。 較整齊的擺法。真正下棋時,棋子的文字方向通常都是亂放的。象棋,為與國際象棋區別,又稱中國象棋,是種雙人對弈的圖版遊戲,源於六博,主要流行於華人及亞太地區。類似將棋(日本象棋)和國際象棋的二人對弈策略遊戲。目錄 [顯示隱藏] 1 歷史2 棋盤3 棋子4 記譜方法4.1 中式記法4.2 西式記法4.3 例子5 棋局階段6 著名棋手7 其他中國象棋範疇8 中國象棋變體9 暗棋10 揭棋11 和國際象棋比較12 外部鏈接[編輯]歷史《楚辭·招魂》有:“蔽象棋,有六博兮。”象棋由六博發展而來。六博傳入印度,發展成爲恰圖蘭卡(Chaturanga),恰圖蘭卡又與象棋相互融合,發展為今天的象棋、國際象棋。象棋又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形成了將棋。[編輯]棋盤象棋的棋盤由九條直線和十條橫線相交而成。棋子有如圍棋在線的相交點上行走。中間的一行是沒有直線沒有劃通,叫做“河界”(楚河漢界),縱線四、六稱為“兩肋”。在劃有交叉線的地方,雙方各有“九宮格”。[編輯]棋子棋子的顏色分紅和黑(有時是綠),雙方各有16隻棋子:紅子 黑子 各有子數 活動範圍 走法 備註 帥 將 1 九宮格 只可在己方之九宮格內前後左右移動,每次一步 將、帥不可在同一直線上直接照面,否則可被後著的一方吃掉 全局關鍵,被吃掉則輸 俥(車) 車 2 棋盤任何位置 只要無子阻隔,前後左右不限距離移動 一般來說攻勢力最強 傌(馬) 馬 2 馬行日:任何方向的直線一步然後斜線一步(路線如“日”的對角線) 蹩馬腿(拐馬腳):若前一格有棋,就不能走往那方向 因為最多能走八個方位,有“八面虎”之稱 炮(砲)砲(炮,包) 2 若不吃子,走法與車無異 吃子時需隔一子(炮架) 中國象棋獨有,國際象棋和將棋均無 仕 士 2 己方的九宮格 沿九宮格內的斜線行走,每次一步 相 象 2 己方範圍,不能越河界 象(相)走田字:每一著斜走兩步(路線如“田”字的對角線)。 塞象(相)眼:當“田”字的中心有棋子,就不能走 兵 卒 5 棋盤上任何位置(但實際上有些位置永遠走不到) 未過河前只可直行;過河後可左右和往前走 永遠不能退後 與國際象棋不同,沒有升變的規則 棋子通常用木或塑膠製造。圓形的棋子上刻有文字,另一面空白。這個特色產生了中國象棋的變體。[編輯]記譜方法[編輯]中式記法象棋的棋盤:這種所有棋子的文字都向同一方向的擺放方式,常見於棋譜和程式,便於閱讀。中式記法使用了四個中文字來記錄棋子的移動。記法:棋子名稱+棋子所在的縱線+平/進/退+移動到的縱線位置/前後移動的步數“平”即橫向移動,“進”、“退”是向前向後移動。 縱線是由下棋的那一方的右方開始數,即最右方是1,最左是9;因為中國文字傳統是由右至左書寫。 馬、士、象是沒有“平”的,而記錄的最後一項亦會是棋子將移動到的縱線。 記黑方所走的步時,通常會用數字。 如果某一方在某條縱線上有多於一隻棋子,則以“前”、“後”來判別,例如“後車退1”、“前仕退五”和“後傌進三”等。關於多隻兵的記譜問題,這種記譜法是有其限制的(可參閱譚氏記譜法 (http://lee.siulung.com/ok/office2k/office2k.htm)內對傳統記譜方式的批評)。 [編輯]西式記法西式記法將中式記法轉成英文字。各種棋子的名稱以K(King - 帥)、A(Assistant - 仕)、E(Elephant - 象)、H(Horse - 馬)、R(Rook - 車)、C(Cannon - 炮)和P(Pawn - 兵)代替。“平”用“=”或“.”代替;“進”、“退”和“前”、“後”分別用“+”、“-”取代。參見︰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hess : Game Notation (http://home1.gte.net/res1bup4/chess_intro.htm#notation)[編輯]例子馬2進3(H2+3):黑方在第二條縱線上的馬向前再轉左,走到第三條縱線上 俥一進一(R1+1):紅方在第一條縱線上(即最右方)的俥向前一步 後砲平4(C-=4):黑方在某條縱線上(這條縱線上有另一隻位置較接近紅方低線的黑包)在後方的黑包,移動到第四條縱線 [編輯]棋局階段開局 中局 殘棋或殘局 [編輯]著名棋手胡榮華 呂欽 [編輯]其他中國象棋範疇棋規 對弈程式 [編輯]中國象棋變體中國象棋的變體主要有暗棋(香港稱為盲棋)和揭棋,它們都利用了中國象棋的棋子一面文字,另一面都是空白這個特色,產生了這兩個帶運氣成份的變體。另外還有規則上的變化蒙眼棋。[編輯]暗棋暗棋只使用中國象棋棋盤的一半。暗棋的棋子不是放在交叉線上,而是放在格上,共4*8格,剛好放下所有棋子。開始時,將所有棋的背面向上,令人看不到棋子是甚麼,然後洗亂棋子,再放到棋盤上。未翻開的棋子稱為暗棋,翻開了的就叫明棋。雙方輪流行走,每次可選擇翻開暗棋、移動自己的明棋或吃對手的明棋。吃棋時須考慮順序。除了帥和將不能吃卒和兵,卒和兵可吃帥和將這個特例之外,較大的棋子可吃較小的棋子,較小的不能吃較大的,同級的可吃同級的。當某一方的棋子全部死去,另一方就得勝。棋子的順序臺灣和香港不同。臺灣的棋子順序︰帥>仕>相>俥>傌>炮>兵 將>士>象>車>馬>包>卒 臺灣的玩法中,炮需隔過一隻棋子才可吃子,吃子可不論大小,但走法和其他棋子無異。香港棋子順序︰帥>俥>傌>炮>仕>相>兵 將>車>馬>砲>士>象>卒 香港的玩法中,炮的吃法走法和其他棋子一樣。參考資料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A1E6A3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