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華夏正史】前言《2014/05/26增楔子》

    發表時間:

    很雜的楔子,因為想到甚麼就打甚麼,又幾乎涵蓋整個華夏最精華之處,就暫且當做楔子發囉




    1-

    自從色胚皇帝由右大司馬口中得知那時候她重病危急、無法自行吞嚥藥湯時,是陳宰相以口就口的方式餵她下藥,她就千方百計想裝病騙得美人一吻。



    然而,若是三年前生嫩得很的美人丞相,或許會被變態皇帝得逞;但現在的陳大美人已經度過罷相時期周遊列城的歷程,其中不僅用美色騙了一個巫醫回來(陳大美人:並沒有),也學習了一些醫術。只要把個脈,馬上知道皇帝存心吃他豆腐。


    「妳的身體底子不錯,不容易生病,所以那次突如其來的急病才會又凶又猛。」


    陳大美人言下之意即:妳不會那麼常生病,不要再想騙我。皇帝嗚咽一聲,好不沮喪。美人聽了蹙起柳眉,不太高興。


    「龍體安康才有能力經國。」陳知繚眼神一閃,別過頭,聲音細若蚊蚋。「而且我會擔心……」


    「嗚嗚,繚繚,我愛你啊!」


    見大美人又羞又怒的模樣,皇帝陛下猛地發難,攥著美人還搭在她腕上沒收回的玉手,一拉就抱個滿懷。陳知繚清秀的臉一熱,欲掙扎卻又怕胡亂之中碰到女帝陛下的嬌軀,只得像塊死肉任她宰割。


    他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從緊緊貼著自己身體的柔軟觸感移開,記憶力奇佳的美人轉念一想,發覺自己跟皇帝陛下相處共兩年不到,就至少被求婚超過五百次,頻率約莫是兩天一次,老實說,有點頻繁。


    他還想繼續放空,女帝卻出了聲。


    「你回來了,我答應你的事,會一一兌現。」女帝陛下環著他的纖腰,額靠在他肩上低聲承諾著。陳知繚沒有回應,只是同樣將頭靠往她肩頭,輕輕地擁了她一下,不著痕跡。


    「我不重要,妳只要顧念著百姓,就是對我好。」陳知繚循循善誘。


    史官有云:繚相永遠只記得百姓,其他人他都不上心。


    「我會娶你,會納你為妃,相信我。」


    陛下信誓旦旦。殊不知這是她未來唯一未能實現的、對他的承諾。


    陳知繚只是搧了搧綿長的睫,一句話也沒有回覆,宛若早已預知了這未來不會實現的夢。



    2-

    曦帝曇花般的一生中,只生過兩次病。第一次被精明的丞相大人撿回來;第二次就讓她香消玉殞。後世學者研究,認為曦帝雖為女人,身體卻相當強健,不可能因為疾病即英年早逝。最有可能由於大犯相思。


    華夏王朝源遠流長,最有名的盛世是曦帝至她兒子九公主的「辰玖之治」。九公主就暫且不提,曦帝的辰希年間,則是華夏國力富強的關鍵。沒有辰希變法,華夏不會由一個只有七座都城的小國,成為一統中原的大國。


    而辰希變法中,最大功臣當屬陳知繚。當時的陳某與曦帝同年,十年又六。而陳知繚便是那年殿試的狀元。考中狀元後,陳知繚被拔擢為相,朝中統稱「繚相」,又因其貌若天女,素有「朝中第一美人」之稱。然而因為沒有任何有關繚相的畫像留存,後世學者無法考據其真實性;只是各家史冊都是這麼描述,眾人也就沒有再質疑。


    辰希變法有雙重保險,構思一切的人當然就是陳知繚。研究華夏歷史的教授表示,當年繚相時值十六,眼光放的又遠又精準,思想也不如那時古人般迂腐,實屬難得,不若少年擁有的心思。可謂一代治國之奇才。


    辰希變法在開始後一個月後宣告失敗,然而那只是個幌子。為的就是讓自己被廢相,進而深入各都城內,藉由陳知繚縝密的計謀,一一拔除攀附在都城、寄生在百姓身上吸著血的貪汙士紳。


    陳知繚帶著副官,周列完所有都城後,已過三年。七個都城氣象一新,國庫豐收,民稱萬歲。但皇帝自始自終,未曾做過什麼。


    然而挪曦並不是昏庸無能的君主,只是丞相太有才能,相形見絀。她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支持。


    史冊記載,曦帝終生未曾立后納妃,她一直在等,最後等到了陳知繚即將迎娶商家大賈千金的紅帖。


    喜宴那時,曦帝以有喜三月為由婉拒。女帝有喜這事立時震驚全朝,文武百官戒慎恐懼詢問父親何者,陛下也只是悲傷笑著,不做答覆。


    於是眾官轉向了已奉還相印的陳知繚。陳知繚大喜在即,忙的不可開交卻還是抽空與百官敘舊。然而,陳知繚聽了女帝有喜三月,只眼睫半垂,淡淡答了聲:「是嗎。」


    而後,自曦帝崩殂後,也就沒有人知道誰是太子真正的父親。


    曦帝第二次急病,是在產下太子之後。那症狀與第一次相同,只是這時她身邊能察覺到異狀的陳知繚,已經不在。等到發現問題,曦帝早已回天乏術。


    病危的曦帝只向左右說了一句話,就陷入嚴重昏迷。


    她說:我好想見繚繚。



    3-

    陳知繚自遙遠的南邊趕來京師,在曦帝病榻前不眠不休照護了她三天三夜。曦帝醒來,已是三天之後。


    她微微笑著,偏過頭,按住美人那雙玉手。


    「我命不久矣。」


    陳知繚沉默著,只是凝視著她。挪曦眨眨美麗的棕眸,明明想哭,卻流不出淚。


    「太子需要妳。」陳知繚用盡氣力才擠出絲絲氣音。

    「繚繚,朕寄你以三尺之孤……」挪曦嫣然一笑,帶著即將破碎的美感。「繚繚,我好想你、好想你……」


    她有好多好多話想說,也有好多好多問題想問,但那些通通無法說出口。


    我愛你,繚繚。但這句話,他一定已經聽膩了。


    挪曦被從自己手掌傳來的顫抖拉回神,她瞥向陳知繚似乎比往常還白皙的臉。


    「挪曦,我一直都很愛妳。」但是我們註定不能在一起。


    挪曦露出了和煦的溫暖笑容,但眼淚還是從眼眶流了出來。


    「繚繚,你相信我其實都知道嗎?所以、我現在才會想哭……」
    「挪曦,對不起。」


    挪曦含笑,以模糊的眼凝視著著陳知繚一黑一琥珀色的眼瞳,然後伸手撫著他清秀而緊繃的面容。


    「我願以我的皇帝命,抵去你的孤煞命……」她的眼皮緩緩垂下,即使努力想撐開多看幾眼心上人,最終還是永遠地闔上。


    陳知繚在皇帝駕崩之後,才敢任由自己嚎哭出聲。史書有載,前相國的哭聲悲天慟地,茹泣吞悲,餘音三日不散,連鬼神都為之動容。


    於是陳知繚三度拜相,開啟了有名的蓍久之治。史官認為,蓍久之治,是為了緬懷曦帝。


    4-

    曦帝崩殂,只餘下甫新生的幼主,陳知繚壓下帝王駕崩的消息,避免百姓驚懼動亂;宮內雖不至於趁隙政變,易主的請求卻也不絕於耳。


    陳丞相有的是治國的能力與腦筋,天下託付給他,必然萬無一失。且一干權臣是效忠於陳知繚,從來不是曦帝。


    然而陳知繚接下的,依然只是那他放手過兩次的相印。他只是依然做著先前宰相所做的事。


    臣子們上奏:陳丞相繼位,不但權臣相挺,百姓也不會有任何反彈。因為陳丞相在周遊列城之際,便已替曦帝收得了民心,不過,民心是向著陳知繚的。


    就連曦帝本人也曾經笑著說:繚繚,臣子、百姓都屬意於你,我把皇位傳給你,你娶我好不好?被陳丞相一句成何體統打回去。


    縱然所有人都支持陳知繚篡位,但丞相顯然只想好好做他的丞相。他只淡淡回了一句:

    「江山是她的。」


    自此以後,再也沒人提過易主之事。



    5-

    而曦帝過世,最高興的人莫過於丞相副官竇福沙。竇福沙副官對陳知繚丞相的癡情舉官皆知,只有丞相本人完全沒有發覺(副官心碎)。因此,曦帝陛下與竇副官情敵意識相當嚴重,據說皇帝三不五時就想開除副官,無奈總是被丞相本人擋下(陛下心碎)。


    總而言之,曦帝陛下崩殂,副官心情之好是可以想見的。只是陳丞相因此鬱鬱寡歡,副官高興的心也就戛然而止。


    竇福沙是新制科考的探花,與陳知繚同時進宮,並積極爭取丞相副手的職位(顯見當時就已拜倒美人裙下);後來第一次罷相,原先陳知繚沒有要他跟著,副官也是自請外放,然後皇帝不甘不願地准了。


    不同於丞相的是,在丞相因成親而罷相接任地方官後,竇副官並沒有也跟著去。據說是陳知繚與副官促膝長談了一夜,說服竇福沙接下相印,輔助皇帝。後來雖然竇福沙沒有任職丞相之位,卻與曦帝陛下同病相憐,在朝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


    陳知繚三度拜相,朝中臣子頓時向心力異常高昂,政治蔚為清明,不過沒有人願意承認這是因為他們不想被陳宰相發現他們偷懶不愛國。


    後世學者研究,若是當年陳知繚繼位,華夏到最後不會只有統一中原,甚至連整個大洲都可以納入版圖。但陳知繚本人,沒有野心。

    陳知繚最後將妻子接入宮中,伉儷二人視喪母的太子九公主為己出,因為陳知繚夫妻膝下無子,遂將太子當成兒子一樣疼愛,使他不至於自小缺乏父母關愛。


    此後,陳知繚代理幼主執政,直到太子成年,始請命回鄉,留,也留不住。
      
      違反版規三之二之四。
      代替修改,看完可刪。
      
      小兔20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