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前、7 年前、2 年前分別被 MIT、IBM、NTT 和愛立信分別提起的「人體通信」(Body area network),在當下新技術突破集中在智能硬體領域的情況下,顯然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不過,首先得弄明白人體通信是什麼。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人體通信技術利用人體作為通信的傳輸介質,通過電容耦合或者電流耦合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
翻譯成人話,就是人體通信技術就是把人體當做數據線,讓數據從這個設備倒騰到另外一個設備上。
但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進院)體驗了一番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數據線的感覺。因為在整個深圳,甚至全國,只有先進所製造出可供體驗的人體通信原型機。
當人手放在兩邊的原型機之上,兩個電腦螢幕之間的圖像數據就開始傳輸,而當人手離開,數據就停止傳輸。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當然,如果你細心一點,還可以發現,隔著玻璃櫃子,數據也可以從一邊傳到另一邊。的確如此,這是因為人體體表的電容耦合現象,在距離皮膚 2 厘米到 3 厘米的地方也是存在的,所以即便不直接接觸人體通信設備,數據也可以一樣傳輸,不過和 NFC 一樣,距離一旦拉長就無法傳輸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胖子的數據傳輸速度會比瘦子快一絲絲。
目前,人體通信的理論傳輸速度為 10 Mbps,相當於 1.2 MB 每秒。但考慮到現實當中,人體不同部位傳輸速率不同,不同人體的物理特性有微妙的差別,以及數據的噪聲等等,數據傳輸速度達不到理論的極限值。不過,以現在的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產品傳輸的數據不包括視頻、音樂、圖片的情況下,一秒幾百 K 的傳輸速度是完全可以接受。
關於人體通信與智能硬件的結合,他可以讓可穿戴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不必經過手機。另外,由於蘋果也已經積極引入 TouchID 等具備生物特徵的技術,那麼如果手機上具備人體通信的芯片,以後人們帶在身上的設備的數據傳輸,就可以實現自動化管理。而且在支付方面,也只要用手摸一摸,碰一碰就搞定了。
關於人體通信,深圳先進院近年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攻克技術難關——難點在於由於人體體表的物理特性的不同,因此他們需要做大量的實驗,找到數據傳輸速度最快、最穩定的信道,現在研究人員還在努力尋找最佳的方式。目前,他們關於人體通信的論文,已經被 IEEE 採納。
(本文載自合作媒體愛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