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百足之蟲:蜈蚣心事誰人知

    發表時間:
    作者:趙瑞隆(高雄市立永安國民中學退休教師)

    「蜈蚣」給許多人的印象是可怕的、醜陋的、有毒的、可泡酒製藥的。事實上,一般人對於蜈蚣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同時,也曾有人好奇我為什麼要研究蜈蚣?

    1999年,我參加農委會委託台灣師範大學舉辦的生物多樣性研討會,一週的研習活動給了我相當大的震撼,驚覺到人類的活動已經嚴重干擾了生態系的平衡;而許多的野生動植物因棲地消失、人為濫捕濫殺、外來種的競爭…等因素正快速的絕滅,同時也將會危害到人類的生存。

    研討會激起了我身為生物人(學生物的人)應為台灣生態貢獻一己之力的心志,立志利用授課之餘從事一些生態調查記錄,以供後人研究的基礎。同年,在張學文教授的鼓勵下,有幸進入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在職碩士班就讀,開啟了研究台灣蜈蚣一途。一轉眼已經過了11年半。因著蜈蚣的研究,跑了許多國家看標本與出席國際會議,像英國、中國、南非、挪威、新加坡、德國和墨西哥,雖然絕大部分是自費的,但順便帶太太旅遊,這也豐富了我的生活。

    以毒攻毒 民間偏方勿輕信

    蜈蚣又稱百足蟲,它的英文名字也叫百足centipede,centi表示百,pede則表示足的意思。生物學上廣義的蜈蚣是指節肢動物中的唇足動物Chilopoda,它包括了蚰蜒、蜈蚣、石蜈蚣和地蜈蚣,它們的每一體節有1對腳。唇足動物中只有部分的地蜈蚣才是真正的百足,其他的種類並沒有100隻腳。蚰蜒和石蜈蚣只有15對腳,蜈蚣則有21或23對腳兩類,但是地蜈蚣的腳,就有很大的變化,從31對到181對都有。

    15對腳的石蜈蚣           21對腳的蜈蚣

    雖然地蜈蚣的腳最多,不過並不會使它走得越快,相反地,走得最慢,因為它的腳最短,走起來像蚯蚓。蚰蜒的外形與其他蜈蚣差異很大,反倒像海蟑螂,15對腳都很長,超過身體的長度,它跑得最快。另外,許多人都不知道,蜈蚣不是昆蟲,昆蟲只有3對腳。

      

    蜈蚣的頭部下方有1對由腳演變來的毒鉤,牠們是肉食性動物,會先用身體前端的腳抓住獵物,再以毒鉤刺入獵物體內,注入毒液,殺死獵物。事實上,蜈蚣的毒液類似蜂毒,會疼痛,但不會致命,而且大多數蜈蚣體形小,毒液量少。萬一被咬時,最好的處理是清洗及消毒傷口,冰敷可以減輕局部的腫脹及疼痛,幾天後疼痛消失即痊癒。少數人會有較劇烈的症狀,如紅腫、淋巴腺腫大等,這是傷口被細菌感染,應馬上就醫。

    我們常聽人說以毒攻毒,久而久之,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而不去探究「以毒攻毒」是否合理?以毒攻毒的學理依據又是什麼?《本草綱目》記載蜈蚣有「息風止痙,攻毒散結」之效。中藥的蜈蚣是紅頭紅腳的大蜈蚣,以竹片刺入頭尾,繃直曬乾,生用或烘炙研末服用。但是我卻不建議服用,因為古書中記載蜈蚣療效的理論是世上跑得最快的是風和蛇,蜈蚣可以剋蛇,因此也能剋風,能治療急驚風、中風、痙攣和被蛇咬傷。我曾看過有些人將蛇、蜈蚣、虎頭蜂等有毒的生物泡酒服用,他們認為越毒越補,不過這種民間偏方是很危險的,服用後可能會導致肝、腎損傷,甚至要洗腎。

    蜈蚣和馬陸是多足類,馬陸又稱千足蟲,它除了前三節各有一對腳外,其餘每一體節各有二對腳。它在生態系中的腳色是清除者,以腐爛的植物為食。所謂五毒即是民間對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種有毒動物的合稱,但其實壁虎是無毒的,所以又有一說是以蜘蛛取代壁虎,成為五毒之一。

    護卵45天 蜈蚣媽媽展母性

    科學文獻上記載最大的蜈蚣有40公分長,產於北美洲,最小的不到1公分。在台灣我見過最大的蜈蚣有22公分長,蜈蚣多生活於陰暗略微潮溼處,像朽木、腐葉或石頭下較細軟的土壤中,也常出現於花盆下、水溝中和陰濕的廢墟,雖然生活在這些較髒亂的環境中,蜈蚣它很愛乾淨,會經常用下唇將觸角與身體舔乾淨。

    蜈蚣的繁殖很特別,它沒有直接的交配行為,而是在求偶後,雄蜈蚣會產下一個精莢,精莢是一個小囊,有外膜,內含許多精子。雌蜈蚣拾取精莢置入體內,在擠破精莢,釋放出精子,完成受精。雌蜈蚣有抱卵育幼的行為,開始產卵前,會先將後腳搭在身體中央的背上,將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黃色蟲卵產於背上。蜈蚣一次產卵約30粒,將卵堆在背上。產卵完畢,蜈蚣巧妙地翻轉身體,以腳將卵抱住,並捲曲身體將卵堆纏繞。15天後孵化成白色幼蟲,蜈蚣媽媽持續抱著守護它的幼蟲,這期間不吃不喝,全心全力照顧幼蟲,直到產卵後第42天,幼蟲改變身體顏色,才離開蜈蚣媽媽,獨立生活。蜈蚣媽媽的母愛真令人感動。但是如果在抱卵時受到嚴重干擾,則雌蜈蚣會將卵全部吃掉。

      

    山坡地開墾、農藥濫用造成數量減少

    蜈蚣在生態上扮演著較高級消費者的地位,它會捕食土壤中的體形較小的動物,抑制一些害蟲的數量,就整體而言,牠對人類是有益的。況且蜈蚣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中小型蜈蚣的毒鉤小,毒液量少,不會對人的安全造成威脅。至於大型的蜈蚣,其毒液也沒有致命的危險。當我們發現蜈蚣時,請不要立即打死,可以用掃把畚斗掃出門外,放牠一條生路。現今,由於山坡地的濫墾濫伐,農藥殺蟲劑的濫用,已對蜈蚣的生存棲息地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威脅到蜈蚣的生態與多樣性。